在這一刻唱著什麼樣的歌,就有什麼樣的故事。
我們不期待他可以跑得多快、飛得多高,只希望聽到發自內心的旋律,
隨著CD片轉動,流溢而出。
曾經有一個女孩,在電視機上自在的唱著沒聽過的歌曲,
一頭自然俏麗的短髮,臉上只有淡妝。
電台主持人說她像梁詠琪,也像鄭秀文。
更重要的是她彈了一手好鋼琴,加上特殊的共鳴唱法,
開始有人給她一個稱號:「音樂精靈」。
然而這些形容都不足以勾勒出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。
2000年的華語樂壇正值許多新人崛起之際,前承99年的五月天、蔡依林、
蕭亞軒、梁靜茹,2000年更有創作才子周杰倫、戴佩妮等等。
然而,我一直沒有忘記的女歌手,她是孫燕姿。
單純地聽燕姿的音樂,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力量。
所有的快樂與傷痛都是必定的經歷。
從天黑黑、我要的幸福、綠光、遇見、同類…,一路聽見的,
都是燕姿嘗試表達的想法之一,絕對還不構成全部。
放在音樂裡的情緒,一絲絲流露出生命與世界碰撞後的波動,
我會崇拜孫燕姿,單純地崇拜她是一位歌手,把音樂轉換成一種氣氛或心情。
音樂不應該只是音符的組合,它應該要有自己的表情,甚至生命。
三年間,我只能說燕姿像個超級發聲機,發了六張專輯,
這三年裡,每一張專輯,每一個換氣吸氣的聲音,都是濃縮的音樂力量,
是那麼用力、細緻,作為一個燕姿歌迷,
十年來都沒有忘記回到這三年的燕姿音樂中尋求慰藉。
從天黑黑找愛人的奮不顧身,相信有一種我要的幸福。
即使孤單的像飛在空中的一只風箏,也始終盼望前方能有新的開始。
然後離開愛的身邊,去構築自我的未完成。
2003年,孫燕姿的首張精選作品「The Moment」
終於隨著燕姿暫別歌壇投下一顆震撼彈。
不同於以往唱片公司的商業導向,
這張精選輯預設了一種自在簡單的概念和風格於其中。
JS忠義哥所寫的主打歌「The Moment這一刻」,
同「我要的幸福」以流暢的鋼琴作為新歌部分的開場,
副歌作為過去和未來的分水嶺:我們都需要一種最勇敢的態度面對夢想,
因為有了過去,才能更放心的踏上未來的旅程。
簡單好記又充滿美麗童謠式的抒情曲「遇見」,諒解愛情的等待,
不論多麼曲折,都保持著輕鬆自在的心情應對。
節奏快歌一直都算是燕姿的拿手歌,從超快感、零缺點到綠光,
這裡的「懶得去管」同樣給人陽光十足可愛的輕搖滾。
慢板的動人情歌「不能和你一起」搭配大量弦樂與迴音營造出遺憾的灰白色調,
在音色微微流溢出豐富的情感,讓整首歌曲更微美悽涼許多。
類似自選「超快感」、「Someone」的音樂態度,
正面搖滾能量的「太陽底下」作為新歌部分的結尾,
依舊追求一種夢想與光熱,期待不久後關於我們的未來。
「我要的幸福」則是精選的部分開場曲,幸福究竟是什麼?
燕姿以最自信的態度詮釋著情歌全新定義。
接著連續以堅持的概念面向置放了「超快感」、
奮不顧身的「天黑黑」、勉強的「很好」、
個性的「Someone」、渴望自在的「風箏」等歌曲。
經典情歌「任性」似乎這麼的貼切的說明了燕姿對音樂的態度:
他真的是出自於自己對音樂的熱誠,這樣的愛才是對的。
然後「逃亡」則是逃離現實壓迫的唯一方法,去尋找自我的過程。
接著以「害怕」、「永遠」、「眼神」完整的呈現愛的各種情緒跟可能。
「橄欖樹」似乎也是在反映對燕姿背負盛名之累的檢討,「為什麼流浪?」。
「沒有人的方向」直接、狂妄地喊出燕姿真實自我的聲音,
不在乎世界的眼光,只要做自己就可以。
自然輕鬆的抒情曲「真的」帶著微醺的氣味;
最後收錄了與倉木麻衣合作的「Tonight, I feel close to you」作為收尾。
聽一首歌的時候,往往不會感覺到我們在聽。
因為我們在感覺、在理解、在高昂或哭泣。
10年的孫燕姿,10年的自己跟10年的世事變遷。
但,有一些音樂不會變,像過去無法改變一樣…。
所以我們能夠感受這十年來,燕姿的音樂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跡,
每一個晴天跟雨天…。
習慣坐下來聽一張孫燕姿,或是回家的路上唱起零碎的片段。
燕姿,已經不只是歌手,
她已經透過音樂給了我很多東西,陪伴我渡過漫長時光。
從天黑黑到後來的逆光,從膽怯逃避到勇敢面對。
最喜歡聽未完成的那段荒唐帶點浪漫氣息的青春迷惘。
每一張孫燕姿,都是我青春期裡最好的朋友、最好的情人。
2010,下一張孫燕姿在哪裡,下一個我又在哪裡?
我們又會在哪一個轉角相遇呢?期待著…。
推薦曲目:The Moment這一刻、遇見、我要的幸福、任性、逃亡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留言列表